文学:
在站博士后。本硕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材料与化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。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专业。
刘雨萌:
在读博士生。本科就读于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物理方向,同时修读南京大学数学系双学位。大三进入陈阳老师课题组参与脉冲星风云的资料整理与研究,并于次年前往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习交流;作为第一作者获得南京大学第二十一届基础学科论坛获二等奖,三等奖各一篇;曾获拔尖奖学金,人民奖学金,获院优秀共青团员干部称号。
樊正方:
在读博士生。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,硕士毕业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凝聚态物理专业,硕士主要从事钙钛矿晶体的制备和X射线探测器的研究,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篇,获得一等奖学金、优秀研究生等荣誉。
方波欢:
在读博士生。硕士就读于中国海洋大学,毕业后入职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担任助理研究员,主要从事冷冻电镜(Cryo-EM)解析小蛋白平台构建,任职期间作为子课题华师大项目负责人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一项。
张传玺:
在读博士生。硕士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专业,期间主要研究开发仿生味觉感受器,构建一套鲜味多肽的检测系统。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和专利各一项。
倪宝鑫
在读博士生。本科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,硕士毕业于上海电力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。主要从事光电催化CO2还原和拉曼表征技术的研究,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篇。
文逸豪:
在读博士生(人工智能学院联合培养)。本科就读于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。2021年加入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魏浩教授课题组(硕博连读)。
李鑫:
在读博士生(人工智能学院联合培养)。硕士就读于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,研究方向为纳米材料模拟与新能源电池,重点研究锂/锌离子等能源电池的界面优化模拟,包括纳米材料的合成、表征及其在高性能电池中的应用。
缪廷炜:
在读博士生(人工智能学院联合培养)。本硕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,主要从事酶分子设计与催化研究。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一篇和专利一项。
葛泠利:
在读博士生(人工智能学院联合培养)。本科毕业于中南大学材料化学专业,复旦毕业于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,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驱动的新材料发现与性能研究。
宋虎成:
在读博士生。本硕毕业于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,从事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酶分子设计、改造与应用研究。
已毕业学生:
博士:黎洪、李凯、卫宁、孔令伟、文学、陈甜甜
硕士:汪军、孙震、柴双志、韩洋、张雪、李路路、刘帅、章琴、丁宇森、郭彬斌、王婉晴、王政、扶静、智侃茹、王焱、张璞、邢琬珮、张煦磊、章家睿、杨婧、李宣萱、李俊鹏、邓芳瑜、张潇然、周翔宇